亚低温治疗的介绍

  新闻资讯     |      2023-09-18 17:14

1、什么是亚低温?

体温在 28℃– 35℃称为亚低温。体温28℃以下称为深低温。

2、什么是亚低温治疗?

低温疗法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临床低温治疗的应用和研究由来已久,低温在心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但体温处于深低温时(低于28℃),常诱发心律失常、凝血机制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从80年代起,深低温已很少应用,80年代末,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近几年,国外率先开始使用亚低温(30-35℃)治疗脑缺血、脑缺氧和脑出血病人,取得了令人嘱目的研究成果,1996年国外专家对一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冰毯机(目前又称医用控温仪、亚低温治疗仪、电冰毯、电冰帽等)体表降温,结果10例中有7例恢复伤前的正常状态,因此医学界认为低温(32.5-35℃)可降低颅内压;同年39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脑卒中后及时降低体温有助于减少病死率。

3、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亚低温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增加神经元泛素的合成、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等。研究还发现低温对血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值和血糖无影响,对实验动物心、肺、肾、小肠也未见病理性损害,说明低温并不增加其他组织器官的损害。

4适用范围

临床适用科室:神经外科——最早使用降温毯的科室。用的最多的患者是头外伤,还有某些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或中枢高热患者;

ICU——各种发热患者或心脏复苏后的患者;神经内科——脑出血、脑梗塞患者;

急诊科——各种发热患者、中暑患者;麻醉科——术中需要控温的患者,如低温麻醉;

胸心外科——多用于体外循环后的复温;呼吸内科——内科系统所有发热待查的患者都由呼吸内科管理;

血液科——发热的患者较多,通常使用激素,降温毯的物理降温是更好的方法;儿科——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抑制性神经元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兴奋性神经元。因此,儿童发热常出现高热或高热惊厥,降温毯在儿科是必备的设备。

引用自:亚低温基础知识介绍

临床适用科室:神经外科——最早使用降温毯的科室。用的最多的患者是头外伤,还有某些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或中枢高热患者; ICU——各种发热患者或心脏复苏后的患者;神经内科——脑出血、脑梗塞患者;急诊科——各种发热患者、中暑患者;麻醉科——术中需要控温的患者,如低温麻醉;胸心外科——多用于体外循环后的复温;呼吸内科——内科系统所有发热待查的患者都由呼吸内科管理;血液科——发热的患者较多,通常使用激素,降温毯的物理降温是更好的方法;儿科——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抑制性神经元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兴奋性神经元。因此,儿童发热常出现高热或高热惊厥,降温毯在儿科是必备的设备。

研究发现亚低温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增加神经元泛素的合成、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等。研究还发现低温对血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值和血糖无影响,对实验动物心、肺、肾、小肠也未见病理性损害,说明低温并不增加其他组织器官的损害。

亚低温治疗仪水箱内的液体是冷却水。亚低温治疗仪又称降温毯、控温毯、医用控温仪等,俗称冰毯。是实施亚低温治疗的设备。临床使用的亚低温治疗仪,多采用压缩机提供冷源,经过特殊的冷水循环系统,以毯子与病人身体接触,利用温差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

亚低温治疗仪冰堵不制冷。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亚低温治疗仪开机30分钟不制冷,出水快接头没接好,关闭显示屏的开按钮,然后重新接,经过一小时后不制冷,可判定为冰堵,联系工程师处理。6686体育

关于亚低温治疗的介绍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